期刊简介
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出版部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3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761/R
邮发代号: 28-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3-4378
- 国内刊号:32-1761/R
- 出版周期:月刊
-
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局部脑氧饱和度
背景近红外光是指在700nm~1300nm范围内,介于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目的现对近红外光有关检测脑氧饱和度和脑血流动力学,进而监测大脑活动的有关原理作一综述.内容近红外光能穿透生物组织数厘米,在近红外光范围内,组织吸收近红外光的主要粒子是含有金属的色基;引起光在颅内衰减的主要物质是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HbO2),还原血红蛋白(deoxygenatedhemoglobi......
作者:唐羚珊;石翊飒 刊期: 2013- 10
-
氨甲环酸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应用进展
背景近年来,伴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的应用逐渐增多,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A)作为抗纤溶药物在OPCAB中的作用倍受关注.目的探讨TA在OPCAB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参考.内容综述TA的作用机制及其在OPCAB中的应用进展.趋向使TA更加安全、有效地应用于OPCAB中.......
作者:孙加晓;王常松;李恩有 刊期: 2013- 10
-
右美托咪定对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背景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alpha-2-adrenergicreceptor,α2-AR)激动剂,Dex除具有镇静、镇痛、围术期交感阻滞的作用外,大量的研究表明Dex对多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dreperfusioninjury,I/RI)具有保护作用.目的综述国内外Dex对多脏器I/RI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D......
作者:郝楠楠;陈晖;雷志礼 刊期: 2013- 10
-
缰核参与感觉及情感调控的研究进展
背景缰核是一个骑跨在第三脑室上的双侧性的小结构,位于背侧丘脑中后部,分为内侧缰核(medialhabenula,MHb)和外侧缰核(lateralhabenula,LHb).近年来研究发现缰核参与对疼痛的行为反应、奖赏-厌恶、抑郁、成瘾及母性行为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目的阐明缰核在感觉情感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内容综述缰核在感觉及情感的调控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和环路.趋向......
作者:张松;潘志强;曹君利 刊期: 2013- 10
-
调节性B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背景B细胞主要特征为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并且具有抗原提呈功能.调节性B细胞作为B细胞的一个重要的特殊功能性亚群,在小鼠自身免疫和炎症模型中起发病和调节作用.目的探讨有关调节性B细胞作用机制的新研究进展.内容描述调节性B细胞特点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中的作用.趋向目前仍不能确定调节性B细胞具体的表型,在每一种的病理情况下,调节性B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的复杂的细胞网络,控制其调节的活性可能是治疗自身免疫......
作者:易雯婧;王嘉锋;邓小明 刊期: 2013- 10
-
阴阳轮回:对缺血半暗带转归内在机制的思考
背景缺血半暗带的发现使脑梗死后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持,然而随着灌注的恢复,在缺血半暗带内受损脑组织逐步恢复其正常功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机制.目的探讨缺血半暗带发展的过程,为挽救缺血半暗带内存活的细胞提出新的思路.内容主要综述缺血半暗带内损伤性机制与保护性机制之间的关系.趋向脑梗死后,在大限度地发挥内源性保护机制的基础上挽救受损伤的脑组织将变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晨;王志萍 刊期: 2013- 10
-
酸敏感离子通道参与伤害性感受的研究
背景组织酸化是炎症、缺血/缺氧、骨质破坏等多种疼痛条件下的共同病理特征.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ionchannels,ASICs)是一类兴奋性阳离子通道,表达在神经系统,可直接被细胞外质子激活,介导组织酸化所致的伤害性感受.目的以ASICs为疼痛治疗靶标,将为疼痛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内容综述ASICs参与组织酸化所致伤害性感受的相关研究.趋向近年来,研究发现ASICs在介导组织酸......
作者:刘鹤;曹君利 刊期: 2013- 10
-
机械通气致肺水肿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背景机械通气致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lunginjury,VILI)的机制研究众多,传统认为生物学损伤为主要机制,机械性损伤为触发因素.VILI的致死因素之一就是肺水肿的发生发展或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终结.目的探讨肺水肿发生的机械损伤机制及其干预措施.内容现就生物学损伤及机械性损伤致VILI肺水肿的发生机制的新研究作一综述,以期预防肺水肿的发生,为临床麻醉及重......
作者:王慎会;王月兰;刘洋;商丽梅;宋秀梅 刊期: 2013- 10
-
诊断早期急性肾损伤的新型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是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地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目的为了早期有效识别和诊断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发生的AKI并及时地提供诊治措施以降低AKI的发病率、改善这类患者的结局.现就这类新型标记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内容主要针对外科重症患者,探讨新型标记物检测在其灵敏性和特异性以及AKI病情评估方面相对于传统检测的......
作者:刘新龙;苏美仙 刊期: 2013- 10
-
失血性休克后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背景失血性休克是外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在重危病例的急救和围手术期的处理中,液体复苏起着关键性的治疗作用.目的就重度失血性休克后液体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内容除了传统的晶体液,近年来开发了诸多新品种的液体用于复苏,如丙酮酸钠溶液等.复苏方式的研究也在静脉复苏的基础上拓展到了腹腔复苏.趋向丙酮酸钠溶液以及腹腔复苏是近年来研究提出的新的复苏液体和复苏方案,通过已有的研究已经证实其积极的治疗作用.其应......
作者:张婧婧;王焱林 刊期: 2013- 10
动态资讯
- 1 术前美托洛尔或咪唑安定对全麻诱导丙泊酚用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2 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 3 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评价
- 4 RING finger蛋白146/Iduna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在疾病中的促生存活性
- 5 神经刺激器在外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 6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7 不同浓度七氟烷复合麻醉诱导在老年人中的应用效果
- 8 重比重联合轻比重罗哌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 9 三种血液保护措施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
- 10 自制高浓度七氟醚快速诱导器用于儿童全身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
- 11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的围麻醉期管理
- 12 帕瑞昔布钠在围术期镇痛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 13 地氟醚七氟醚对糖尿病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影响的比较
- 14 硫化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及保护作用
- 15 肌松监测下罗库溴铵气管插管时机的临床研究
- 1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信号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 17 布比卡因脂质体研究进展
- 18 围术期经颅多普勒超声提供的麻醉信息
- 19 1,6-二磷酸果糖对辅助性肝移植肝脏保护的实验研究
- 20 麻醉深度监测与自主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