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出版部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3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761/R

邮发代号: 28-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3-4378
  • 国内刊号:32-176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4年第2期文章
  • 在非停跳冠脉搭桥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措施

    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避免了许多由于体外循环所带来的并发症.但是,在跳动的心脏上对心脏进行操作,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就暴露和固定各支冠状动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主要的预防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董鹏;田鸣 刊期: 2004- 02

  •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研究进展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经一个多世纪,目前再次引起临床重视.就其方法、优点、适应证、禁忌证、回收血的特点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陈立建;顾尔伟;张健 刊期: 2004- 02

  • 血液滤过技术应用于系统性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血液滤过技术可通过对流、吸附等机制清除部分炎性介质,可应用于与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的危重病的治疗.现就血液滤过技术对炎性介质的清除作用和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赵延华;王祥瑞 刊期: 2004- 02

  • PET在全麻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功能性影像诊断新技术,能够在体反映机体内的物质代谢、局部血流量、受体密度等理化特性的变化.近年来PET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全麻机制的研究,并在全麻药物的中枢区域定位、相关受体的功能分析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建钢;曹云飞;俞卫锋 刊期: 2004- 02

  •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及其临床应用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是一种新型喉罩通气道,下面就其发明设想、结构特点、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讨论,以供临床医师在应用时借鉴和参考.......

    作者:孙海燕;薛富善 刊期: 2004- 02

  •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若干情况的探讨

    与心肌转流下心脏手术相比,非体外循环下的心脏冠脉搭桥手术(OPCAB)可以减轻诸如全身炎性反应、脑损害、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损害.同时OPCAB对麻醉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张富军;于布为 刊期: 2004- 02

  • 高张盐水休克复苏过程的免疫调节作用

    高张盐水(HTS)用于严重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病人的紧急复苏,有助于迅速恢复血容量和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具有减轻休克引发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综述HTS复苏过程对炎症和免疫的调节作用.......

    作者:柳垂亮;招伟贤;萧广钧 刊期: 2004- 02

  • 转阿片肽基因镇痛的研究进展

    人类镇痛相关基因的识别和新载体的开发以及基因表达调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使转基因镇痛领域取得重大进步.现总结近年来转阿片肽基因镇痛的进展.......

    作者:项红兵;田玉科 刊期: 2004- 02

  • 胎儿及新生儿疼痛的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伤害性刺激,可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痛感受能力.因此对疼痛的胚胎和生后发育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疼痛发育学的角度出发,总结近年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结果,对胎儿、新生儿痛与测量方法以及生后躯体感觉系统功能和通路的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综述;同时对大鼠不同发育期的痛阈以及在受到持续伤害性刺激时的痛行为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索人类疼痛发育学提供了系统的基础研......

    作者:李萌萌;张英民;陈军 刊期: 2004- 02

  • 阿片受体激动药伍用小剂量拮抗药用于镇痛的研究进展

    阿片受体具有双向作用模式;阿片受体激动药与Gs蛋白耦联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兴奋性作用即痛超敏,与Gi/Go蛋白耦联的阿片受体结合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即镇痛效应;伍用(超)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药不拮抗甚至增强激动药的镇痛效能,同时有效减少副作用;对这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及其机制探讨进行综述.......

    作者:姚鹏;孟凌新;崔健君 刊期: 200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