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出版部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3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761/R

邮发代号: 28-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3-4378
  • 国内刊号:32-176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6年第1期文章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因启动子区CATT微卫星多态性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是一种主要的前炎因子,在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Bozza等[2]研究观察到,外科大手术后机体血浆中MIF的水平与脓毒症的发生、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胡东军;程宝莉;陈齐兴;俞欣;吴水晶;王海宏;方力争;方向明 刊期: 2006- 01

  • 浅低温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病人脑氧合的变化

    心肺转流(CPB)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高达2%~5%,其发生与脑栓塞及脑氧合失调有关.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可反映脑代谢的变化,常作为一种检测脑氧合平衡的指标[1].因此我们观察了浅低温CPB冠脉搭桥手术中SjvO2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讨脑氧合的变化规律.......

    作者:吴安石;岳云;吴延;吴奇伟 刊期: 2006- 01

  • 地氟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鼠的神经行为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

    临床上常见的休克、心力衰竭、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合并低血压均可引起脑缺血、缺氧,并造成的脑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几乎所有的病例均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加强术前期脑保护已被众多麻醉医师所关注.......

    作者:宋春雨;李文志;戚思华;张延卓;焦军东;仰曙芬 刊期: 2006- 01

  • 熵指数和Narcotrend用于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深度的比较

    全身麻醉过程中,因脑电信号能够反映患者镇静水平和麻醉药物浓度,已被广泛用于监测麻醉深度和预测意识变化.熵指数和Narcotrend是两类性质不同的新型脑电信号监测指标.......

    作者:薛庆生;陈蓓蕾;武晓文;于布为 刊期: 2006- 01

  • 低温在大鼠脑缺血实验中的保护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了中度脑低温在心跳骤停期间和非失血性心跳骤停后复苏对于生物活性保存的保护作用,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研究治疗性低温.在1987年Busto等[1]发现了浅低温对于缺血损伤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低温的脑保护作用在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全脑以及局部脑缺血的实验中已经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作为一种脑保护措施已经在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目前在心肺复苏治疗中也常常应用低温来保护神经细胞损伤.......

    作者:韩非;李文志;王红蕾 刊期: 2006- 01

  • 糖尿病对心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

    心肌梗死(MI)是糖尿病常见的心脏合并症,MI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病死率较无糖尿病的患者高3倍~4倍[1].此外,心力衰竭和再梗死的发生率在合并糖尿病的MI患者中也明显增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可为缺血心肌提供侧支血流,MI患者有无良好的心肌侧支循环与其预后密切相关[2].本实验采用犬冠状动脉间断关闭模型,研究糖尿病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

    作者:顾卫东;张玉美;沈莉娜;曾因明;Judy Kersten;John Tessmer;David Warltier 刊期: 2006- 01

  • 氯化锂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后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

    蛋白激酶B(Akt)激活是多种生长因子发挥促细胞生存作用的重要前提[1].很多体内外实验都相继证明,长期氯化锂预处理后,可通过增加磷脂酰肌醇/蛋白激酶B(PI3-kinase/Akt)信号通路来激活Akt-1,此通路与细胞的存活增殖关系密切[2,3,4].......

    作者:梅莉;钱燕宁;王斌 刊期: 2006- 01

  • 单纯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对BIS和AEPI的影响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是目前监测镇静和麻醉深度的良好指标,可以较好的反应应用吸入麻醉药和多数静脉麻醉药时的麻醉深度.临床麻醉中常需应用阿片类药物,然而阿片类药物对脑电到底有无影响尚无定论,这就给临床麻醉中应用阿片类药物时判断镇静深度带来难题.......

    作者:张永谦;岳云;冯春生;曲向东 刊期: 2006- 01

  • 抗氧化剂抑制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

    感染性休克时循环机能障碍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进行性、顽固性低血压,伴对血管活性药物敏感性降低,以至组织器官灌注不足、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病死率仍高达30%~70%.休克时循环机能障碍所涉及的病理生理机制极其复杂,脂质过氧化物的堆积和NO的爆发生成是其中的关键病理因素之一.我们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抗氧化剂能部分逆转内毒素休克大鼠的血管低反应性[1],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治疗学机制,本实验对抗氧化剂在内毒素性休......

    作者:景亮;廖丽君 刊期: 2006- 01

  • 原位肝移植大鼠供肝冷缺血时间对受体肺损伤的影响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惟病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长时间的器官保存和门静脉阻断,可加剧移植后的全身炎性反应,由于肺循环与肝循环的特殊关系,肺是全身炎性反应中易受攻击的器官[1],有证据表明延长冷保存时间的器官的再灌注损伤在移植后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肝移植后肺内NF-kB激活和炎性反应改变与冷保存时间相关性的报道.......

    作者:顾小萍;徐福涛;仇毓东;江勇;丁义涛 刊期: 2006- 01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