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出版部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3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761/R

邮发代号: 28-4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3-4378
  • 国内刊号:32-176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4年第3期文章
  • 心肌缺血预适应延迟相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处理是指一次或几次短暂重复的缺血/再灌注,能够增强心肌对以后较长时间心肌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根据对心肌保护作用出现的时间,可将其分为预处理的快速相和延迟相.近几年来人们对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相做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谢艾妮;张凯伦 刊期: 2004- 03

  • 心肺脑复苏的动物模型

    心肺脑复苏动物试验是研究心肺脑复苏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多种不同的心肺脑复苏模型,其制作方法和代表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所不同,应当根据试验需要制作合适的心肺腑复苏动物模型.......

    作者:尚游;姚尚龙;袁世荧 刊期: 2004- 03

  • 一氧化氮与疼痛的研究进展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和信息传递分子,在外周和中枢不同水平的痛觉调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研究表明在体内抑制NO的生成可以达到镇痛作用.目前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作为镇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较好的前景.......

    作者:陈高阳;刘延庆 刊期: 2004- 03

  • 脊髓胶质细胞与疼痛调制机制

    各种致痛因素伴随着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激活的胶质细胞可释放大量与疼痛传导和调制有关的活性物质,参与脊髓疼痛调制过程,导致痛觉过敏;胶质细胞抑制剂可减轻或阻断痛觉过敏状态;某些临床疼痛现象可用胶质细胞激活诱导或促进痛觉过敏形成的学说得到很好的解释,因此现在认为胶质细胞激活可能是产生并维持痛觉过敏的基础或前提.......

    作者:杨又春;毕好生 刊期: 2004- 03

  • p38 MAPK信号通路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和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激活p38MAPK,然后p38MAPK把信息传到核内,引起一些早期基因的表达,如c-fos、c-jun、NF-kB,但它们的激活是保护作用还是恶化作用尚无定论.p38MAPK是否参与缺血预处理(IPC)的保护作用也无一致意见.造成这些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实验模型和动物种类差别.......

    作者:嵇富海;薛张刚;蒋豪 刊期: 2004- 03

  • NF-κB与缺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是一种多向性核转录调节蛋白,参与多种炎症介质基因的转录和调控,在炎症、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肠粘膜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F-κB对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因子的基因转录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NF-κB活化的分子机制及其与缺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刚;刘先义 刊期: 2004- 03

  • 围手术期患者外周神经损伤

    围手术期患者外周神经损伤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概述了围手术期外周神经损伤的现状、可能的机制以及目前的治疗防范措施.以便在临床围手术期加强对其危险因素的重视,积极采取预防的措施.......

    作者:范晓华;倪文;邓小明 刊期: 2004- 03

  • 基因芯片技术在缺血性脑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结合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原理,应用高密度微阵列快速大量筛选目的基因,在神经科学研究中逐渐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其原理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朱波;叶铁虎 刊期: 2004- 03

  • 胃张力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利用胃张力监测仪测定胃肠粘膜CO2分压(PiCO2),胃粘膜内-动脉血CO2分压差(Pi-aCO2),胃粘膜-呼吸末CO2分压差(Pi-ETCO2)和胃粘膜内pH值(pHi)等指标,能动态了解病人胃肠粘膜血流灌注及组织氧合状态,这对围手术麻醉期及ICU危重病人全身情况评估、治疗方案选择、病情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疏树华;方才 刊期: 2004- 03

  • 异前列腺素作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指标的意义

    异前列腺素是自由基催化细胞膜上的花生四烯酸过氧化而形成的前列腺素样化合物.检测体液中异前列腺素含量可以评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

    作者:张铁铮;金强;郑斯聚 刊期: 2004- 03